人造汽油研发成功_人造汽油研发成功!三块钱一升,还要什么新能源
1.德国反对!2035年燃油车又不禁售了
2.早就听说人造汽油“液态氢”发明出来了,可是为什么我们还在使用汽油?
3.是不是核聚变成功之后电费就会变得很低?
技术尚未成熟。
目前人造汽油的研发仍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已经有一些实验室成功合成了少量的人造汽油,但其生产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人造汽油的制造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并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物和污染物。此外,人造汽油的性能和传统石油汽油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能量密度、稳定性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因此,虽然人造汽油具有一定的潜力,但目前技术上还不足以满足商业化生产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德国反对!2035年燃油车又不禁售了
看到教育部下令为44个汉字 整形,第一印象就是不干正事穷折腾。仔细看看,虽然大部分是穷折腾,其中也有应该支持的 。
应该支持的是去掉杀、杂、亲等字下面的那个钩。说来惭愧,学和用汉字六十多年,曾当过近四十年教师(当然不教语文),竟然不知道(实际上是从没注意过),杀、杂、亲等和某、朵、栗、桌等的下半部写法还有差别。如果小学生们都要记住哪些有钩,那些没钩,如果没记清,考试要扣分,真太可怕了。一律化,是可取的,符合“趋于规律性、系统性”的说法。
看来是当初确定上下结构中下面的木字有两种写法的人是瞎折腾。可能他们有他们的理由,也许又是文化承续之类,但是,查查手头的《说文解字》和《中华大字典》(1915年版),其中“亲”(亲的繁体)左下角并没有那个钩。
至于其它整形,说不是瞎折腾,真不容易。
不论从那方面说,氽字下部应是水字,就应该和绝大多水字有相同的写法,定要把捺改成点,不是吃饱撑的又是为何?
既然甬字右下角还带着钩,何必定要把恿的那个钩去掉?
本来巽字上面是两个巳,现在非要把其中之一改成一个在常用汉中几乎不出现结构(“改”的左半部是不封口的),不是瞎折腾是什么?
总体而言,瞎折腾是这次整形的主流,虽然我支持其措施之一。
与汉字有关的事还有许多急等着人作,例如,当遇到只知字形,不知读音的字,想查字典,只好用十分麻烦的部首检字法,先查部首页数,再在部首页查字在哪页,才可能查正文,而不能一步就直接翻到字典正文的那一页。不设法解决这样令好学的大众的麻烦,而只管瞎折腾,对得起人们给的地位和待遇吗?(我遇到这种情况,仍用按四角号码次序编排的字典,十分迅捷,一步即可到位,可惜现在似不再出版这种字典了。)
早就听说人造汽油“液态氢”发明出来了,可是为什么我们还在使用汽油?
欧洲2035年禁售燃油车这件事情,在2月份正式敲定了。不少人说,传统内燃机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最近,好像又出现转机。
2035允许销售使用人造汽油的燃油车
欧盟第一副主席弗兰斯表示,经过和德国的商讨,欧盟最终同意,使用人造汽油的新车,在2035年之后可以继续上路行驶。
查了一下各方面的资料,事情经过大概这样:欧盟推进节能减排,通过了关于2035年汽车碳排放减少100%的法案。
也就是说,不论是普通混动,还是插电车型,只要有烧油的,全都不允许在2035年之后销售。
烧油必定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可能没有碳排放。这个时候燃油车销量比较好的德国不愿意了,和欧盟进行了长时间协商。
最终确定可以贩售使用人造汽油的车,前提是发动机只能用人造汽油,不能用普通的汽、柴油。
怎么实现,要进一步商讨和研发
人造汽油是什么
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
用了这种汽油就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了吗?首先是要从前段时间比较火的保时捷人造汽油开始讲起了。
官网上是这么讲:人造汽油生产的原材料就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四舍五入循环掉了,等于说是没有碳排放。
生产过程还用到水和电,水的作用是提取氢气,主要是使用海水淡化水。电用的是风能和太阳能,听起来也是比较环保的。
和真正的汽油有什么区别
生产出来的人造汽油和真正的汽油在使用上基本也没什么区别。
辛烷值相当于98号汽油,所有汽油车,包括高端车型,都可以用,毕竟是保时捷在提。
储存、运输也和正常的汽油一样,原本的加油站也可以接着用。
欧洲运输环境联合会对3种人造汽油做了个实验,发现它的热值介于乙醇汽油和普通汽油之间。
所以实际开起来,也不会出现非常不耐烧,或者是动力不给劲的情况。
其实很早以前就有人造汽油
综合看下来,不错、挺好,简直就是黑科技,早就该普及了,大家加油。
人造汽油其实很早就有,并不是这两年才出现的新技术,所以新闻上看到也不会太多。
早在1920年的时候,德国就研发出了煤炭合成人造汽油的方法。1930年代开始大量生产,是用到军队里的。发展到现在,合成的方式多种多样。
不光是前面说到的煤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可以通过各种植物、天然气等等材料来进行合成。
除了我们前面说过的保时捷,大家比较熟悉的博世、壳牌、美孚,包括中石油,都是有这方面的业务的。
浙江大学尹倩倩的博士论文《烃类燃料的合成研究》,里面就讲过。
以煤炭为主要材料合成汽油,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们国家就已经开始研究了,到了2011年,已经可以做到每年生产16到18万吨了。
二氧化碳的合成汽油,2022年3月份中科院在山东试生产,产量已经做到每年1000吨了。
为什么还没有被普及
成本高产量少很多年,花了那么多钱,为什么还没有被普及呢?为什么新能源车还要搞出来呢?就直接用那个合成的不就行了吗?还不就是因为贵,成本高。
德国气候学会数据:目前保时捷在智利的炼油厂,每升的成本,50欧元左右。预估到2030年的时候,成本能降到每升1.3欧元,合人民币10块钱左右。
算上税,中间的运输,零售成本,我们去消费加油,零售价差不多翻倍,20块钱一升了,很刺激。同时,人造汽油的产量也很少。因为要完全脱碳,只能使用清洁的风电和太阳能。
预计到了2030年,德国人造汽油的使用只占到所有汽油的2%。整个欧洲就更少,欧盟的计划,2030年达到0.7%,2035年提升到5%。
生产需要大量能源,不如直接用电
而且,生产人造汽油需要的电能其实也不少的,甚至还不如电直接用来驱动车子,这样的利用率会更高。
欧洲运输环境联合会的论文,《为什么车用合成汽油不能解决欧洲排放问题》。
里面说:生产人造汽油需要大量用电,而且汽油在发动机燃烧也会损失一部分的能量。
发动机热效率42%来算,算比较高了,人造柴油的电能利用率只有20%,汽油更低,只有16%。
如果直接把这个电充到新能源车子里面去,利用率77%。
就好像我们为了省钱,在家做饭,忙活了半天,最后算了算,刷锅子、洗盘子,洗盘子的时候还敲碎了两个盘子。
加在一起的成本比点外卖还要贵,有可能会有这种情况。
合成汽油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总的来讲,合成汽油的普及,道阻且长。人造汽油的车型,2035年实现量产,能够正常使用,相当困难。
而且禁售燃油车这个大趋势,目前来看,变化不会太大。当然,不知道中东的那些国家领导们怎么想。
燃油车真的会在10年内被淘汰吗
新车自然是不让卖了,路上还有那么多燃油车,会不会一下子以后就被淘汰掉了?
有的朋友很有意思,电车没买之前就各种嫌弃,觉得它不好。
后面实在没办法,为了个牌照把车买回来了,开了多了,觉得真香,换回油车反而说油车不好,“你给我个绿牌能买油车,我也不想买了。”
是不是核聚变成功之后电费就会变得很低?
因为氢燃料汽车不具备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条件,具体原因有:
1、氢没有矿藏,需要人工制备,但制氢的效率低下。
2、氢的安全运输、分布、储存,都存在技术问题。
3、燃料电池的寿命不够长。
4、高压气态储存和低温液氢储存技术需要将氢气保存在特制容器瓶中,因造价昂贵而无法大规模应用。
扩展资料前景展望
2018年5月,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和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联合发布的《2018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175.4GW,年增长率3.9%。
我国储能项目累计装机28.9吉瓦,同比增长19%,增速是全球的5倍左右,其中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389.8MW,同比增长45%,而氢储能的发展具有潜在的后发优势,氢燃料电池技术被认为是利用氢能解决未来人类能源危机的终极方案。
中国网-争议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氢燃料汽车不会取代纯电动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解析氢能与储氢技术的发展前景
我觉得对一些燃料电池、传统燃料方面会有促进作用吧。
这个说法看起来很奇怪:既然电都这么便宜了,为什么不直接用电呢?
我们只要看看电动车就知道了,电动车充电其实不如汽油车方便,速度、安全性(电池爆炸)、续航,短期内都很难提升。
所以如果核聚变现在就实现的话,几乎免费的电力可能会用去生产化学燃料。
比如用电化学的方法合成乙醇、人造汽油等等。
虽然会浪费一些电,但电便宜啊。
而且这种转换也不是完全无用的——它让人们更方便的使用能量了。
现在之所以不用人工合成燃料,一个问题就是中间的损耗非常大。所以当损耗大于带来的效益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去做。
但是如果电费极低,损耗就会远远小于效益,就会有人去做。
当然,这也看核聚变实现的时间点。现在实现,电池水平都很低,那确实会有人做;但如果几十年之后实现,电池已经非常方便了,那很可能就没人去做。
我就说两个事例,以前那个丝袜量产后不久,工程师就研究出穿十年不破的丝袜,投资商想市场饱和后产品卖给谁,后来投资商要求工程师改配方。另一个事例是灯泡,也是灯泡大量使用后不久工程师也研制了可使用五十年不烧的灯泡,也被投资商要求改材料。另会在国外曾有人为灯泡过生日,因为这个灯泡使用了100多年,自电力厂开厂发电第一天开始就使用这个灯泡一直亮到现在不曾关过灯,以亮灯100多年。投资商控制着科技发展方向,而投资商又以利益为目的。为民的科技多的是,没有利益没有人投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